我國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為“一帶一路”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提供數據支撐
拜能儀器訊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風云二號H星。風云二號H星作為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系列的最后一顆業務星,將與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形成業務上的無縫銜接。同時,H星定點位置向西移動,將服務于“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據北京日報6月6日消息,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云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魏彩英介紹,這顆衛星裝載有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兩個主要載荷,可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實時云圖、水汽圖像、空間天氣相關產品,應用于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重要領域,特別是在臺風、暴雨、大霧、沙塵暴等監測預警中發揮作用。
應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要求,風云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由原定的東經86.5度更改為東經79度,即與我國新疆喀什相同經度的赤道上方,使我國風云系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可有效覆蓋我國全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度洋和大多數非洲國家。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H星定點位置向西部布局,具有三大重要意義。首先,將進一步優化“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的軌道布局,更好地覆蓋我國天氣系統上游地區,在更大的范圍內獲取氣象資料,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其次,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氣象衛星監測服務。根據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較多,氣象資料缺乏,自然災害嚴重,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風云二號H星定點位置向西部布局,將滿足該地區對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數據獲取及應用的急需,幫助該地區應對臺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已簽署風云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
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此前就曾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8月,風云二號E星提前捕捉到巴基斯坦強降水跡象,氣象預警及時發出,避免了人員傷亡。在2015年尼泊爾“4·25”地震期間,風云衛星數據成為該國震后24小時內抗震救災的重要保障。
最后,定點位置向西布局響應了世界氣象組織希望中國加強印度洋區域的衛星觀測,避免未來該區域出現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監測空白的建議,體現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進一步提升中國航天事業和氣象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